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徐晨阳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观点】绘画的态度--徐晨阳接受采访

2012-07-18 17:04:14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采访/王宁
A-A+

  新视觉: 你在94年去了日本留学,当时为什么会有出国的想法,又为什么选择去日本学习绘画?
  徐晨阳:出国留学是我们那一代画画的人的梦想,尤其是从事油画创作的人,都希望有机会去国外看一看。尽管在当时,国内的绘画艺术各门类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还是处在学习借鉴国外、填补空白的阶段,接触到的大都为二手信息。亲力亲为地去接触、学习,是很多画家出国原因所在。
  选择去日本学习,主要是我获得了日本的国费奖学金,可以保证我在留学期间不必考虑生活和学习的经费。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则是,我认为作为东方国家的日本它的艺术生态与中国今后的艺术发展会有某种相似之处,有点像一块东西方艺术融合的试验田,成功与失败都会带给我们启示和借鉴。
  新视觉:你到日本留学后有过一次绘画风格的重大改变,是什么促使你进行改变的?
  徐晨阳:至于那一次绘画风格的改变,应该说是从我的一篇硕士研究论文——《现代东方绘画的可能性》开始。这篇论文本身所得出的结论或许并不足以使我产生绘画风格改变的冲动,但在它背后的一些具体的细节研究上,对我的影响可谓是巨大的。正是从这一篇论文开始,我才真正对于中国传统艺术产生关注,包括中国的传统绘画和艺术理论,又加之当时身处日本,与这些文化的发生地存在实际的距离空间,不再像以前一样,总感觉所有的传统文化就在身边,有点熟视无睹的感觉,实际上是一点都不熟悉。但当我真正开始去关注传统的东西时,才发现她是多么的了不起,甚至让你震惊。
  于是改变就很自然地产生了,没有犹豫和徘徊,在自己的意识里是自觉地要接近那个伟大的传统,以自己的方式。从之前的表现主义画风转变为强调平面的具象形式,因为具象的形符合我最真实的感觉。
  新视觉:你今天的绘画风格源于你的一篇论文,而中间所涉及的多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在你的作品中,传统文化所构成的影响是如何体现的?
  徐晨阳:如何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用中国的方式来构筑当代的艺术?也许是当下不少艺术工作者会考虑的问题。我个人有这样的感觉,一个艺术工作者只要真正沉到自己的本真之中,他所采取的方式必然是具有民族性的,尤其是像中国这样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艺术传统的国家。艺术家采取的方式必然是中国式的,而不会是西方式的,哪怕他长期旅居于国外。这种反应是自觉的,甚至是本能的,因为文化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否则就会显得不真实。
  我虽然使用油画材料进行创作,但实际上通过画面肌理的处理已经将油画即成的绘画语言和技法消解掉了,从创作手法、绘画理念、审美趣味到画面的效果都更接近于中国的传统绘画。而画面传达的精神内核:宁静、宽和、优雅、内敛,也是与中国传统知识阶层的精神诉求相一致的。
  对于我来说,采用中国式的表现语言,表达中国式的情绪和思考,是我个人内在自我的需要。这种需要源于生于斯长于斯的社会人文环境的影响。它甚至是先天的、宿命的。我小时候长期生活于江苏无锡市的外公外婆家里。七十年代的时候,无锡市区的每家都有一个有线广播,那种方的木制盒子,挂在墙上,底下有一根长长的开关线,一拉广播就响了。有很长一段时期,每天晚上广播的结束音乐都是二胡独奏的《二泉映月》,悠远而苍凉,让人静静地沉入其中。当时我大概是八、九岁,常常会一个人在后屋听完曲子后再去楼上睡觉。几十年过去了,曲子还会时时萦绕于耳边,不仅是儿时江南静夜的回忆,甚至当时灶坊间里电灯泡暖暖的光线、空气里的味道、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弄堂两边石灰墙暗暗的调子都会在脑海里清晰浮现。这些东西会不会沉潜到我的画里去?我想多少是会的。所以说传统文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入骨的。
  现在我们看中国的传统绘画,更多的是从意象绘画的角度在研究,其实我觉得中国传统绘画里边还存在另一条线索,我把这条线称之为心象绘画。以宋朝山水画为例,他们的绘画与之后的山水画存在很大的差异。在画面上,他们的作品看上去是很写实很具象的,但事实并非如此。这里的山水并非一地山水,而是胸中丘壑的呈现。就如同我现在的绘画一样,我也在努力寻求心象的绘画表现。表面上的具象与写实并不是作品的重点,我只是在用画面中的形象来表达我的意念。
  新视觉:你在寻求一种“心象”式的创作方式,也就是说,你的作品并非单纯的写实绘画?
  徐晨阳:对,我所追求的并非写实创作,这点从我的作品上也能得到很明确的答案。它是具象的,但真正想要表现的并非事物外在的形象,而是自己内在的心象。这里面有很多我个人的经验和感受,现实中的形象只是我用来表达内心思想和意念的载体,从来就没有成为绘画的目的。尽管绘画中的人物可能看起来与模特很相似,但是这并不是我创作的初衷。无论是写形还是传神,都不是我考虑的首要目标。这样的创作与我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我是一个习惯于内观的人,外在对象以及创作所运用的材料和方式都只是我内在世界的载体,我考虑更多的还是如何借助这些外在事物来传达我的内在意念和精神追求。
  新视觉:你是在用你的作品作为传达个人意念的载体,我们在看原作时发现画面的效果与通常所看到的油画有着很大的不同,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方式?
  徐晨阳:其实我希望不要把我的画限定在油画的范畴里面,它就是一个绘画。我使用的绘画材料,有油画材料也有其它水性的材料。我的绘画是在有肌理的画面上通过多次的颜料堆积使上层的颜色与下面残存的颜色交混,以获得纵向渗入和斑驳的岩壁画的效果。这种绘画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消解了油画既有的绘画理念和技法,比如西方式的透视、以及一些造型方法和绘画技法。构筑画面的是我个人化的绘画方式。
  这种个人的绘画方式实际上是对自己绘画创作的一种限制。粗糙如岩壁的画面肌理,迫使我在画画时有所取舍、有所侧重,让自己更多地关注绘画最为本质的东西,关注更为纯粹的形与色。就如同在一处坎坷的石地中行进,虽然不便于轻快前行,但却利于求索,可以让我在反复琢磨、思考后有更多体会和感触。并通过不断深入的塑造,逐渐接近于我的心象。
  我目前的绘画理念和方法始于2000年,原来有画十年的打算,现在已经延长了两年,看来还有再画几年的必要。作为一种自创的绘画方法,从尝试探索,到慢慢成型,远比运用一种现成方法有着更多的困难。如同造剑,经过千锤百炼把一块顽铁敲打成一把应手的剑。往往别人看来很小的一个进步,实际上却要付出很多的心血。十二年了,我仍然在完善这种绘画方法,使其具有更为恰当的表现力,能更为确切精准地表达出我的意愿。可以说目前我的方向不是向前,而是向深处的挖掘。这种挖掘一方面是探寻更多表现的可能性,使得这种方法能够更深入。同时,也是会挖掘到“泉脉”,即艺术传统的脉络和心灵之源。
  有人说:重要的不是艺术。我同意这种说法。那么重要的是什么呢?我觉得也不是观念,而是态度。观念往往是别人的,是易变的。态度才是本质的,它是世界观和价值取向的呈现。在绘画中是玩世调侃还是郑重严肃?是现实再现还是精神凝结?颜料是覆盖还是堆积?画面是精巧还是朴拙?精神是西方的还是东方的?绘画的态度实际上就是人生的态度。孔子用“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提出人的一个境界,无论这个境界能否完美达到,“艺”都是一个具体的显现。
  可以说绘画是我的生存状态,体现着我对于这个世界的一种态度。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徐晨阳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