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徐晨阳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观点】徐晨阳:绘事散忆与感悟

2021-11-04 00:00:00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
A-A+

rNcdWirODwKEXVSFhYoG2e4We0AiLWTH5WB2VCqz.jpg

  作者丨徐晨阳

  中国艺术研究院专职油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硕士研究生导师。1992年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本科毕业,1994年获日本文部省奖学金赴日留学,先后在上越教育大学、筑波大学、东京艺术大学等日本三所国立大学学习及从事研究,获艺术学硕士和教育学硕士学位。2006年回国定居于北京。2009年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获美术学博士学位。留院工作至今。先后在国内外举办个人画展二十六次。作品被国内外美术馆、艺术机构及私人广泛收藏。

  从何时开始喜欢画画已经记不清了,可以说,儿时最多的记忆就是自己一个人坐着小凳,趴在一张高一些的方凳上画画。

  屋外街道上孩子们玩耍的嬉笑声在耳中渐渐远去,完全沉入到自己的天地。

  绘画于我,似乎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兴趣。

  我出生于江苏无锡,这是一个与绘画艺术有着很深渊源的地方,历史上出现过东晋的顾恺之、元代的倪瓒等艺术巨匠,近代又出现了两位影响中国美术发展的关键性人物--徐悲鸿和吴冠中。

  我的父母早年毕业于傅抱石、陈之佛、秦宣夫、吕斯百等众多大家的南京师范学院美术专业。之后一直从事美术工作,自幼的耳染目渲,可说是父母对我的重要影响。

  由于当时父母工作繁忙,我儿时大部分的时间是在无锡,与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

  童年最愉快的事情就是画画。那时普通人家的经济都不富裕,但外公却从不会在我的画具上节省。

  我经常一画就是两三个钟头,天天如此,纸和笔的消耗很快,外公总是源源不断地供给,一用完了马上就会买来新的。那时画画于我是一种游戏,完全在一个幻想的个人世界里驰骋想象。

1WW97oeLbE0fEcZCNDQIO0OqaDR2X7323SVGYjrG.jpg

  徐晨阳工作室照

  画画又是一种挑战,是实现不能实现之事。

  从幼儿园开始,当老师问起长大了想做什么的时候,我的回答只有一个,就是“做画家。”

  当画家是我从小的理想,从未想过长大后要做其他的工作。也正因为如此,在后来的求艺之路上,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阻碍,都能不改初衷,直至今天。

  江南自古以来是中国文化积淀极为深厚的地区,有着滋养艺术的土壤和诗性的空气。

  七十年代的时候,无锡市区的每家都有一个有线广播,那种方的木制盒子,挂在墙上,底下有一根长长的开关线,一拉广播就响了。

  有很长一段时期,每天晚上广播的结束音乐都是二胡独奏的《二泉映月》,悠远而苍凉,让人静静地沉入其中。当时我大概是八、九岁,常常会一个人在后屋,默默听完曲子后再去楼上睡觉。

  几十年过去了,曲子还会时时萦绕于耳边,不仅是儿时江南静夜的回忆,还有不远处大运河上船只行驶中橹槁划动河水的声音,甚至当时灶坊间里电灯泡暖暖的光线、空气里炉灶散发的特有味道,都会在脑海里清晰浮现。

  而江南建筑白墙黑瓦极富装饰性的构成,弄堂两侧石灰墙丰富的灰色调子和巨大的阴影,给我带来了最初的形式与美感的印记。

  这一切,我想都会沉潜到自己后来的创作中去,曲折地体现出来。文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入骨的。

  中学毕业,为了学画,我考入了南京晓庄师范美术班。三年的时间,每天从早到晚除了画画、读一些诗词古文之外,还是画画,打下了较扎实的绘画基础。

  1987年辞职报考南京艺术学院油画专业,我的专业成绩和文化课成绩都名列第一,却因原单位的阻挠被取消了入学资格。

  第二年我再次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考入南京艺术学院油画专业。当时南艺的不少老师都对我有印象,知道是那个文化课和专业课成绩考第一却没来报到的学生。

  当时南艺有一种自由的气氛,对学生的创作也比较鼓励,但是教学重点还是放在写生上。

  在校期间,我尽量挤出更多的时间放在自己的创作上。即便出勤率不高,我仍然凭借成绩连续四年拿到学校的奖学金,并以全校本科毕业生中第一的成绩毕业,同时获得1992年度刘海粟奖学金,是当年度全校学生中获得此奖的唯一本科生。

  1994年,获得日本文部省奖学金,赴日留学。对于去日本留学,可说是艺术偏好加机缘巧合的结果。

  实际上我对美国的艺术不是特别的喜欢,在我的感觉里面,一直觉得欧洲的艺术要更好一些,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偏见。

  为什么选择日本?我觉得它是东西方文化结合的地带,它的传统和中国有很多衔接的地方,又早于中国几十年接受西方的艺术,中间基本上没有中断过,这样就会呈现出一个完整的东西方艺术交融的生态来。

  同时我对日本的艺术,也有一定兴趣,比如浮世绘。我想看看日本这样一个东西交汇地方产生的艺术是怎样的。

  就像是一颗东方的种子,施了西方的肥以后,长出什么样的果实来。又正好能拿到奖学金。能够不考虑生计地画画,对任何一个画画的人来说都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由于拿了文部省奖学金,我没有像当时很多其他留学日本的人那样,必须经历上语言学校的过程,而是直接进入大学的大学院,也就是研究生院学习。但是语言的障碍毕竟还是存在的。

  开始的时候,与日本的老师以及同学们的交流完全无法进行,只能由台湾留学生作翻译。但绘画很多时候是无需语言的。当时中日之间的收入差是很大的,辛苦一些的话,打一年的工差不多就可以在国内大中城市买一套住房了。

  因此,所在大学里的中国留学生基本上都会去打工,即使是有奖学金的。但是我却从早到晚都是在画室里埋头作画。

nt5NvCHoDHwhRYrpeYf1zaIVoQoEpKX72ZVsE4o8.jpg

在丹麦国家历史博物馆与中国驻丹麦刘碧伟大使  刘东文化参赞  嘉士伯基金会主席弗莱明 贝森巴赫教授讨论获奖作品

  我的专注很快就得到了周围老师与同学的认可。

  当时系里有一个叫福冈奉彦的教授,是日本独立美术协会的一位很有名的画家。但是他的脾气很不好,对学生非常凶,甚至对其他教师也常会冷言相讥。

  我曾经亲眼看到他把一个日本女同学骂哭,背地里有的学生们会称他为‘鬼教授’。但这个教授对我却很好,周围的学生,包括老师都觉得奇怪。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这个教授是个非常勤奋的画家,在我去之前,美术系大楼里每天晚上最后一个离开的人必定是他。但我去了以后最后离开的人就是我了。

  我的画室在一楼,就对着停车场,教授离开时总会看到我画室灯还亮着。后来成习惯了,他每晚回家之前都会从外面拉开窗户,对我说:还没有走啊,早点休息,不要冻感冒了云云。甚至有时候他会跑进来亲自帮我添加取暖炉里的煤油。

  这一情景如果被其他日本学生看到,肯定会非常吃惊,因为在日本的大学里,教授的架子是很大的。

  留学期间我一方面着重研究西方及日本各流派的油画艺术表现,力图对当时世界绘画艺术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同时也在不断探索属于自己的艺术表现风格。

  我当时很明确地有一个想法,必须要有一个我自己的语言,这个语言应该具备几个方面,首先要体现东方的情感和审美。为什么?因为一个东方的画家只要是沉浸在自己的本真里,他的作品必然是东方式的。

  其次,绘画材料无论是油性的还是水性的,但是绘画的方式应该具有某种东方性。我需要的是一个转换。它既不是西方的油画,也不是单纯的水墨画,它就是我自己的一个绘画,一个东方式的绘画。

  自1994年至2000年的尝试了多种绘画材料。除油画之外,先后画过坦培拉、弗莱斯戈湿壁画、岩彩画、铜版画、水印套色木刻、水墨画等。

  经过种种的尝试,于2000年摸索出一种我称之为“堆积法”的绘画表现方式,与传统的油画表现技法拉开了距离,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绘画语言。最初用这种方式来绘画,跟我自己的喜好是有关系的。

  我虽然画油画,但是一直不太喜欢油画颜料粘稠的感觉,我喜欢干燥的画面,干燥的状态是我比较舒服的状态。

  我希望的画面是那种凝重的、一层一层慢慢沉淀积累的、无限丰富而又单纯的感觉。不是一层精致的薄膜,一层表面的色彩。就像那种岩壁画的感觉,它可能是斑驳而陈旧的,但是它是深入的、有力量的。

  2004年,在日本获得第三十三届“绘画的现在─精锐选拔展”唯一金奖,成为日本第一个获得此类全国性专业绘画大奖赛金奖的外国人。

  自1998年至2007年,先后在日本各地的美术馆及艺术机构举办个人画展十八次。

  2006年回国,定居于北京。进入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博士课程。期间,我的绘画创作进一步展开。而博士课题的研究与论文写作,也让我得以将旅日十二年的研究和心得加以梳理总结,完成了博士论文《“意”与“物”-日本当代具象绘画研究》。

  2009年博士毕业留院工作后,进入了我绘画创作的一个多产期。先后在北京恭王府博物馆、美丽道国际艺术机构、新绎空间、香港天趣当代艺术馆、中国美术馆等处举办个人画展。出版发行个人画集八册。

  纵观这些年来我的绘画创作,一直着重于画面的精神性和个人的独特表现这两个方面。

ZdTF6lzeinJjUeUqmL997oBlASaQga89OHPxjbod.jpg

中国美术馆个展与博士课程导师杨飞云先生探讨作品

  自古就有画如其人之说,作品正是作者精神世界的体现。

  以我画人物为例,画面里的人物实际上都体现着我在精神上的某种诉求。

  我在注重造型表现之外,还会着重表现形体背后所蕴含的意味。就像我们看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这张画里的形象美不美其实并不是关键,达芬奇画这张画,并不只是为了画一个美女。他是想通过这么一个脸,来表达他的思想,他对人文主义的理解,对人性的看法。

  在东方的艺术里面,观音这个形象,是美的还是不美的,很微妙,但是无疑有一种令人震撼的东西。她的那种表情似笑非笑,很安详,很从容。

  让你无法揣摩她在想什么,让你感到神秘和敬畏,不由地去想人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同时,又能体现出人性的力量:安详、宽和、内敛、优雅,甚至是超越人性的,这样的一种脸是我想画的。也是我想通过脸这样一个图像传达的意味。

  在个人艺术表现方面,与周围保持距离,是我的创作的原点。

  与现实保持距离,与潮流保持距离,同时,我的绘画语言也在和其它即成的绘画语言保持距离,艺术必须是独特的。当然可以用别人的绘画语言去表述。但是如果能够有自己的表述方式,那是不是更好?

  用自己的表述方式表达自己,这个表达是离自己的意图最近的。我当时尝试这样一个技法就是这样,首先我是用的油画颜料,我希望跟西方的传统技法拉开距离,我要跟它不一样。

  我在日本十几年,一直在研究日本的具象绘画。日本和中国一样有很多画写实的画家。有些画家的绘画可能很像伦勃朗的画,很像洛佩斯的画,画的也很好,但是却无法超越伦勃朗、洛佩斯。

3w00BqwjR9H4LdXIYy9uqgSoHuTdlHkgH3OFP2ip.jpg

中国美术馆个展与同事琵琶演奏家吴玉霞,画家徐累讨论作品

  我希望确立自己的一种方式,不想用别人的方式表达。我是否可以另起炉灶呢?

  虽然很难,开始也可能不成熟,但是我觉得是有意义的。

  我想用自己的绘画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情感,这是我二十年来一直用这种方式去创作的原因。

  我不要那些即成技法的传承,我需要的传承只是说在我精神上与中国的唐宋有一个联系,这就可以了。

  绘画是一种很有意思的行为。古人以画来悟道,就是通过形与色来体会那种哲学意味上的本质。我的画亦是一种体悟,从我平日的所思所感之中,从种种体验和经历之中。

  它构建于具象形态的基础之上,而常常在有意无意中游离于本原,趋于一种意象的形态。画中之象既是实在之象,又是意中之象。

  我无意在画中追问哲学的命题,却会有思考和指向。在我的画里,对形而上的思考是交融于绘画这一行为之中的。

  对于我来说,绘画只是思考而非答案、只在探索而未结果、只有接近而无到达。

  徐晨阳作于2020年初秋。

  徐晨阳获奖经历:

  2017年第六届J.C.雅格布森肖像展二等奖,丹麦;

  2015年首届肖像进行时--中国当代城市生活展,卓越贡献奖,中国;

  2004年“第三十三届绘画的现在--精锐选拔展”金奖,日本;

  2000年获年度朝日啤酒艺术文化财团艺术助成金,日本;

  1997年第三届千石公募展优秀奖,日本;

  1994-1998年日本文部省奖学金,日本;

  1991年度刘海粟奖学金,中国。

  徐晨阳出版个人画集:

  《中国当代实力派油画家画集--徐晨阳》

  《内观与外化--徐晨阳作品集》

  《态度》

  《心象的肌理--徐晨阳作品集》

  《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艺术家系列作品集--徐晨阳画集》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家系列--徐晨阳》。

  《圆·规--徐晨阳油画》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青年艺术家系列展作品集-- 记忆·流星·徐晨阳》

7Ya35RJvCRKBzbRSE4r7AEZjTSbPdIro9Hhansks.jpg

​  《徐晨阳画集》

  作者:徐晨阳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8月

  画册简介精选徐晨阳2008年至2016年期间创作的油画作品90余幅,包含《木星》系列,《记忆流星》系列,《遥远的海》系列,《非时》系列,《春水》系列,《姿态》系列等重要作品。另有艺术批评家何桂彦的**文章,徐晨阳个人的创作回顾,徐晨阳与何桂彦的对话录,理论家彭峰**文章,心象的肌理--徐晨阳作品展第二场研讨会座谈记录等文字资料。具有较高的学术性和时代感,可作为美术创作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来源:360个人图书馆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徐晨阳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